科莫主帅法布雷加斯对球队客战米兰时被吹掉的进球提出激烈抗议,认为“毫厘级别的肩部越位根本不算越位”,但这一质疑与足球规则及半自动越位技术(SAOT)的运行逻辑存在根本性矛盾。
争议发生在比赛第62分钟,科莫球员卢卡斯·达·库尼亚的破门因越位被取消。SAOT系统通过30个高速摄像头捕捉到,达·库尼亚在接球瞬间左肩前探幅度超出米兰倒数第二名防守球员半个肩宽。法布雷加斯在赛后采访中强调:“如果画面早一帧定格,这球就合规了。这种毫厘之差毫无意义。”但这一说法忽略了SAOT系统的核心机制——其判定依据并非人为选择的画面帧,而是由算法自动锁定传球瞬间的精确空间关系。
国际足联技术文档明确指出,SAOT在肩部或上臂判定越位时具备更高一致性。根据现行规则,越位线由倒数第二名防守球员最接近球门线的有效得分部位决定。由于肩部属于合法得分区域,即使微小越位也必须严格判罚。米兰后卫卡卢卢在防守瞬间的躯干倾斜导致肩部前伸,系统据此生成的越位线符合规程。
法布雷加斯主张“技术应服务于比赛流畅性”,但SAOT的设计初衷正是减少人为误判。该系统以每秒100帧的频率追踪球员骨骼节点,将判罚耗时从平均70秒压缩至20秒。VAR团队仅负责核对数据,无权调整系统生成的越位线。意甲裁判委员会数据显示,本赛季SAOT介入的43次越位判罚中,仅2次引发争议,准确率较传统VAR模式提升37%。
尽管科莫因这次判罚失去关键得分机会,但规则的刚性不容妥协。法布雷加斯作为曾亲历“幽灵进球”争议的前职业球员,本应更清楚技术革新的必要性。现代足球的精密化趋势下,毫米级判罚已成为常态,教练的职责是适应规则而非挑战其客观性。正如米兰主帅丰塞卡所言:“我们都在同一套系统下竞争,抱怨技术只会消耗球队的专注力。”
#毫厘之争越位判罚#
下一篇:没有了